輕軌二期可行性研究初步方案公開諮詢結束2009-07-13

為期兩個月的澳門輕軌系統第二期可行性研究初步方案諮詢活動已經結束,諮詢期間,不同團體和市民透過各種渠道,如座談討論、寄發意見電郵、投放意見表和遞交書面意見等,對三個概念方案踴躍發表意見和提出建議。經過這次諮詢工作,運輸基建辦公室技術人員和顧問公司研究團隊的工作人員深入認識市民的想法。目前,相關人員正展開意見整理和分析,而這些意見資料將會適時向外發佈。

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提供一個能有效支持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運輸系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的交通政策目標。盡管輕軌系統的第一期路線已覆蓋澳門大部份地區,然而,還有一些地區是需要輕軌服務。為此,運建辦啟動了澳門輕軌系統第二期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目的包括:與第一期輕軌路線兼容和建議與之連接的方案;為西北區和內港區建議可行的輕軌路線;增強與周邊地區重新規劃發展的潛力;創造公交轉乘設施的機會,提升整體交通運輸效率;減少現有道路交通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

在展開研究的前期過程中,運建辦向城規、基建、海陸交通、環保和文化等政府部門收集資料和進行溝通。顧問公司研究團隊在完成第一階段工作後,向運建辦建議三個概念方案,分別是:內港地底方案、沿岸高架方案和沿港隧道方案,並且由五月九日起展開第二階段面向社會的諮詢活動。運建辦舉辦四場面向社會各界別的諮詢會,又到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進行方案介紹,還主動聯繫不同的民間團體、研究組織、社會服務機構和專業技術協會,包括: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經濟學會、漁民互助會、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門明愛、澳門工程師學會、澳門付貨人協會、澳門建築師協會、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等合作舉辦講座、座談會和工作坊等,與公眾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讓社會各界可以充份了解各個概念方案和相關的分析資料,藉此從各方面收集建議。

為了加強與市民的互動接觸,在諮詢期間,運建辦在全澳八個地點,包括:關閘廣場、黑沙環公園、媽閣廟前地、友誼廣場、康公廟前地、柯邦迪前地、筷子基南街休憩區和氹仔花城公園側休憩區舉行巡迴展覽,透過展板、小冊子和動畫介紹,並安排技術人員現場解答參觀者的疑問,加深市民對各個方案的認識。此外,運建辦為這次諮詢工作製作專題網頁介紹輕軌二期研究的諮詢,並且設立意見欄讓市民在網上發表意見。而在諮詢期內,也專門向政府部門的人員舉行講解會,深入介紹研究狀況和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

經過這次諮詢工作,運建辦與顧問公司的研究人員對社會的意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研究第三階段的分析工作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目前,相關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和分析所有意見和建議,運建辦將會在適當時間向社會發佈整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