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
整個路環 - 九澳隧道項目包括三項工程,「南戶外路段」、「隧道路段」及「北連接線」。南戶外路段(第1區)總長約1.2公里,施工地點為九澳聖母馬路,工程包括擴闊路面、加建渠道及擋土設施等。施工期最長660日。建造路環 - 九澳隧道的目的是讓通往九澳港貨櫃碼頭等地區之車輛,以及九澳居民出行的車輛,無需繞道九澳堤霸道路、九澳聖母馬路、九澳高頂馬路、路氹連貫公路等道路,可直接與路氹城東面聯繫,
(2014-11)
該項工程是按照原有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第一層建築設計的佈局,把面積約3,157平方米的社會設施空間將根據各相關部門的要求,分為社區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隊合共兩個單位的社會設施,最長施工期240天。
(2014-02)
本裝修工程位於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3地段第二區及第三區地面層之社會設施內,總面積約3800平方米,計劃中的社會服務設施包括殘疾人士輔助中心、社會工作中心及托兒所。最長工期為240天。
(2013-10)
本工程位於氹仔北安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新大樓三樓,工程面積約1,000平方米,目的為將大樓三樓之後備空間,按使用實體要求進行擴建及裝修成各個獨立用途之空間以供使用。工程不設底價,最長施工期為150天。
(2013-10)
因應路氹城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壓力,政府即將開展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下層行車通道興建工程,希望透過通道連接望德聖母灣大馬路及偉龍馬路,提供分層繞道以減少使用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的車輛數目,除可減輕圓形地的交通負荷外,再配合路氹城周邊道路的打通及完善,亦可對路氹城路網的主、次幹道起分流作用。工程範圍全長約900米,而通道結構連坡道約700米長,為雙向四車道。工程開展期間,路氹連貫公路圓形
(2013-07)
關閘廣場地下公共客運總站 - 改造通風設施工程是對現時站內兩側區域的抽氣系統進行改造,並同時安裝風扇,目的是在不影響抽氣量的情況下大幅增加鮮風的換氣量。此外,工程還將對早前修復電力及通風系統破壞時所建造的臨時機房進行遷移,以釋放更多使用空間。而客運總站內的交通路線基本維持。本工程不設底價,預計今年年底開始動工,最長施工期為一百三十天。
(2013-04)
位於大堂街之澳門財政局培訓中心將進行裝修工程,工程計劃對室內各樓層進行裝修、外牆翻新及屋頂造保溫隔熱防水處理,同時於地庫加設變電房。考慮到鄰近澳門聖母聖誕堂(大堂),因此配合了新的立面設計及新的物料飾面,從而優化此區之城市面貌。工程總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預計工期最長為270日,可創造大約60個就要機會。
(2013-03)
因應氹仔TN27地段經濟房屋的發展,相關配套的社會設施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是項工程包括於氹仔TN27地段經濟房屋群樓二樓設置兩個社會服務設施。其中分別為一個面積約1,000平方米之“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及一個面積約1,600平方米的“托兒所” 。本工程預計可創造約130個就業機會。
(2013-03)
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4地段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分別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約4600個。此項目將建成6棟26層高之住宅樓。附設有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之公共停車場。 項目於2017年2月完成確定接收。
(2013-03)
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3第三區佔地面積約2,867平方米,項目由2座單棟樓宇組成群樓,分別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 466個。群樓2至26樓為住宅樓層,地下、1樓為平台花園,並設有社會設施。 項目於2013年3月完工,2013年7月完成臨時接收並展開保固期。
(2013-03)
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3第二區佔地面積約3,470平方米,項目由2座單棟樓宇組成群樓,分別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 466個。群樓2至26樓為住宅樓層,地下、1樓為平台花園,並設有社會設施。 項目於2013年3月完工,2013年7月完成臨時接收並展開保固期。
(2013-02)
經過多個月來的規劃設計及土地平整,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的設計工作已經完成,其中位於CN3地段第一區屬石排灣公共房屋首期項目,由4座單棟樓宇組成群樓,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合共近900個單位,群樓3至26樓為住宅樓層,1、2樓為平台花園,並設有公共停車場。 項目於2013年2月完工,2013年8月完成臨時接收並展開保固期。
(2013-01)
氹仔TN27地段現時正在興建經濟房屋,鑑於氹仔TN27地段周邊大部份土地仍未開發,未有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如公共道路及公共排污系統等,故此,為配合及滿足該經濟房屋日後運作及使用,有必要建造及完善該地段周邊的公共道路、公共雨水及污水排放系統、綠化等基礎設施。
(2013-01)
氹仔美副將馬路行人天橋大體上為東西走向, 西側連接氹仔TN27地段經濟房屋,東側連接湖畔公園,同時也會連接大潭山郊野公園行山步道。功能主要為免人車爭路的情況發生,以及配合氹仔TN27經濟房屋日後運作之社區配套設施。
(2012-12)
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段佔地面積約17000平方米,分別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約2100個。將建成10棟樓高26至27層之住宅樓及社會設施,樓宇之間將開闢為綠化區。附設有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之公共停車場。 項目於2012年12月完工,2015年6月完成確定接收。
(2012-11)
位於氹仔美副將大馬路TN27地段。由六座住宅塔樓組成,層數由46層至48層(連同地面層),共提供2,703個住宅單位,其中一房一廳(T1)單位有296個,二房一廳(T2)單位有1883個,三房一廳(T3)單位有524個。設有三層公共停車場,提供681個私家車車位及1,023個電單車車位。其他配套還有公交轉乘站、乾貨市場及社會設施等。 項目於2012年11月完工,2012年11月完成臨時接收並展開保固期。
(2012-04)
為配合財政局使用需要,其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14A至640號地下、第一層及第二層空間將進行室內裝修及更改工程。工程計劃把原有閒置的單位裝修佈局為總備用檔案室、內部行政辦公室及接待市民稅務執行處等,工程總建築面積約2850平方米。預計工期最長為120日。
(2012-04)
本工程計劃目的是配合氹仔舊城區的優化工作,利用步行系統串聯路氹城與舊城區一帶之步行路徑,帶動兩區的互動聯繫。整個步行系統以輕巧和通透的方式為主題,與周邊景觀達至協調及美化之效果,致力創造成一個可與城市景觀及交通功能相融合的設施。
(2012-02)
本工程位於青洲河邊馬路及菊花巷青洲社會房屋綜合體 A大樓一樓及地下大堂,總面積約1140平方米,最長施工期為120天。工程主要把平面分間成多個獨立空間,用作房屋局之民防中心及社會工作局的青少年外展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