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位於外港新填海區12地段,佔地面積6,480平方米,興建兩幢分別為12層及21層的政府辦公大樓,並設4層地庫停車場,供政府部門辦公用途。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將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是次招標為項目的基礎及4層地庫工程,最長施工期為770工作天。
因應媽閣EP2污水泵站已出現污水排放量超負荷之情況,為配合該區的未來發展,現計劃對媽閣EP2污水泵站及其周邊之下水道系統分階段進行重整,改善污水泵站及公共下水道的排放能力。第一階段主要為建造新的EP2污水泵站,取代現有EP2污水泵站,提升污水泵站的泵送能力。最長施工期為320工作天。至於媽閣上街至民國大馬路及西灣湖景大馬路的下水道整治工程將有序推進招標。
根據友誼大橋結構健康監測報告顯示,友誼大橋主橋橋墩及樁帽的混凝土因受碱硅反應而出現裂縫,故需要進行維修,以確保大橋安全使用。由於受損的樁帽數量較多,合共108個樁帽(主橋72個樁帽及匝道36個樁帽),將按照受損程度不同而分三期進行維修。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於2023年4月及2024年5月開展了維修工程,第一期工程維修主橋21個樁帽;第二期工程維修主橋26個樁帽;第三期工程維修主橋25個樁帽及匝道36個樁
房屋局總部辦公大樓位於澳門沙梨頭北巷102號,土地總面積1,484平方米,座地面積約1,430平方米,樓高23層及2層地庫,總建築面積約26,000平方米。按用家工作需求,大樓設有接待區、辦公室、會議室及停車場等。工程最長施工期為780工作天。除停車場、地面入口大堂、公共區域及設備房設有裝修外,其他區域均為毛坯交付用家部門。
為緩解路環西側(包括路環十月初五馬路,路環碼頭及荔枝碗一帶)水患問題,於堤岸及十字門水道興建防洪設施及重整排水系統,以抵禦風暴潮及暴雨帶來的水患影響。工程位於路環荔枝碗馬路北端至譚公廟下游側區域,範圍包括路環十月初五馬路、船人街、路環碼頭及荔枝碗船廠一帶。為加快工程實施,工程會先行展開包括建造防洪圍堤、換水閘及臨時水文觀測站等涉水工作。主要內容包括荔枝碗段防洪堤建設、十
為配合路氹蓮花綜合體的建造及輕軌橫琴線之開通,有需要於路氹城蓮花路周邊(原蓮花口岸附近),進行公共道路及下水道進行規劃重整,工程內容涉及道路、下水道、交通標誌、供電、結構工程及綠化工程等。是次工程之施工面積約30,000平方米,施工工期為220個工作天,工程將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主要施工位置為蓮花大橋往蓮花路方向的行車路面,將分區進行新建下水道及道路施工。 第二階段施工位置為蓮花
西灣大橋外圍翻新工程 – 第三期(更換西側外圍LED景觀照明系統)
更換西灣大橋西側外圍橋身的LED景觀照明系統。
為了解決內港區地勢低窪,一直存在的水浸問題,將會在海邊新街、比厘喇馬忌士街及火船頭街一帶分三期進行排水系統整治工程,項目包括建造雨水泵站、污水泵站、雨水箱涵及雨水/污水下水道,整個項目施工範圍長度約為1.3公里。內港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共分三期施工,第二期工程佔地面積約8600平方米,最長施工期為550工作天,工程涉及開挖的道路總長度約為600米,工程範圍由比厘喇馬忌士街至海邊新街(即由
根據友誼大橋結構健康監測報告顯示,友誼大橋主橋橋墩及樁帽的混凝土因受碱硅反應而出現裂縫,故需要進行維修,以確保大橋安全使用。由於受損的樁帽數量較多,合共108個樁帽(主橋72個樁帽及匝道36個樁帽),將按照受損程度不同而分三期進行維修。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於2023年4月及2024年5月開展了維修工程,第一期工程維修主橋21個樁帽;第二期工程維修主橋26個樁帽;第三期工程維修主橋25個樁帽及匝道36個樁
為配合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打造澳門作爲“演藝之都”,特區政府選址一片面積達94,000平方米的國有土地,臨時建造“澳門戶外表演區”,表演區項目位於機場大馬路及網球路交界、場地北迎網球路、東北面為機場大馬路,預計建成可容納約50,000名觀眾的臨時戶外表演場地。工程主要建造鋼筋混凝土地台、配套機電系統及排水設施,將於場内設置移動式功能房間,如洗手間、活動團隊辦公室及休息室
為配合氹仔的發展需要及優化步行過路設施,特區政府現於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建造一條行人天橋,創建人車分隔的步行環境及無障礙設施,方便市民出行。項目位於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連接鄰近皇庭海景酒店一側及銀河酒店一側的行人路。天橋兩端上落點各設置一台升降機,一台電動扶手電梯和一條樓梯等設施。項目採用設計連施工方式招標,最長設計連建造施工期為360工作日。
為優化横琴口岸澳門口岸區二層交通樞紐平台的交通環境及相關配套設施,提升交通樞紐平台的運行效率及通關環境,為澳琴兩地的通關人士提供更便捷的通關設施,繼横琴口岸澳門口岸區二層交通樞紐北側平台於2023年9月完成改造及開放使用後,南側平台的改造工程亦已展開,是次南側平台的施工面積約爲32,000平方米。改造工程包括重新規劃及優化平台的行人步行設施及功能佈局,主要包括建造大型風雨廊、鋪設
為配合新城A區的整體發展時程,特區政府現興建另一連接橋連接澳門半島及新城A區。主要內容如下:1. 行車天橋由勞動節大馬路近污水處理廠連接至新城填海區 A區西側,雙向單線行車,全長約500米;2. 行人天橋由近友誼橋大馬路連接至新城填海區 A區西側,全長約300米,寛約5米,並與現時通往水塘的行人天橋連接;3. 工程周邊路網重整。是次工程涉及範圍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最長施工期為630工作天。
項目位於外港新填海區25地段,佔地面積6,480平方米,興建兩幢分別為12層及17層的政府辦公大樓,並設3層地庫停車場,供政府部門辦公用途。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將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是次招標為項目的樁基礎及三層地庫工程,最長施工期為675工作天。
為優化筷子基一帶的過路設施,締造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特區政府計劃在沙梨頭北街與俾若翰街交界處興建一組行人天橋(東段長約40米,北段長約50米)。行人天橋共設有三個上落點,分別位於快達樓、宏開大廈及筷子基北灣休憩區的外圍,各上落點均設有升降機、扶手電梯及樓梯。同時,行車道交界處亦會相應優化。
大潭山隧道及其連接線分兩個標段進行招標建設,第一標段為隧道及南連接線,已於早前展開預先評定資格之限制招標程序,現時資格甄審部份已完成並進入提交投標書階段。第二標段為北連接線,將建造行車天橋連接澳門大橋及隧道北側出入口,全長約890米,為雙向4車道設計。擬建行車天橋需橫越北安多處交通要道及經過輕軌上方,最高處距離地面約23米,招標案卷已要求提交詳盡的施工方案,以確保施工過程的嚴謹及安
項目位於東區-2 新城A區B1地段,佔地面積約30,400平方米,按規劃興建4所學校及1間教育活動中心,並設有1層地庫作為停車場及學童接送區。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將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本次招標之「基礎及地庫」最長施工期為480工作天。
本項目佔地面積6,235平方米,樓高八層及地庫四層,總建築面積約57,431.30平方米。按規劃C1至C3地段為初級法院辦公室及審判庭,C4地段為檢察院駐初級法院辦公室,建成後將與現時C2地段初級法院相連通。
輕軌橫琴線主體建築由高架橋、河底隧道及兩個車站組成,走線全長約 2.2公里,其中隧道段約900米。車站分別位於現時氹仔線蓮花大橋站旁的蓮花站,以及位於橫琴口岸地庫下層的橫琴站。走線以高架方式始於蓮花站,沿蓮花大橋方向自高架逐漸下降,以河底隧道方式穿過十字門水道進入珠海橫琴,最終止於橫琴口岸的橫琴站。橫琴線由最初的規劃方案至項目建設階段,都是由2個車站組成,並未有延伸擴展的方案。
工程地點位於氹仔客運碼頭內,裝修面積約3350平方米,裝修範圍包括客運碼頭大樓地面層至第四層部分區域,以及直升機停機坪。工程完成後為直升機旅客提供購票、旅客值機、安全檢查、候機、登機等流程服務。最長施工期為150工作天。
項目位於新城A區B4地段,佔地10,698平方米,主要用途包括住宅、公共停車場、商業及社會設施。大樓建成後將提供一房一廳(T1) 、二房一廳(T2) 及三房一廳(T3) 合共1575個經屋單位,地庫的公共停車場則提供合共1057個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 工程最長施工期為800工作天,項目針對工程進度設定1個工程節點:完成大樓上蓋結構封頂,最長施工期為480工作天。 新城填海區A區B4、B9及B10公共房屋項目已展開基
輕軌交通作為重要、安全、綠色、高效、便捷和宜行的陸路交通出行設施之一,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澳門軌道交通線網自2019年中氹仔線已投入運營後,特區政府持續推進延伸輕軌線的工作,繼延伸媽閣線於2023年12月開通後,石排灣線、橫琴線將於2024年內通車,而東線已於2023年7月動工,預計2029年完成並通車,屆時澳門輕軌將連接關閘邊檢大樓、氹仔客運碼頭、澳門國際機場及橫琴口岸等重要口岸。下一階段工作
西灣大橋於2004年12月19日落成,並於2005年1月9日正式使用,使用至今已超過19年。西橋大橋作為第三條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的跨海大橋,是澳門的重要地標之一。隨着大橋使用年期增加,日常車輛使用率亦十分高,多年來只對橋面進行過緊急維修,故外觀上已顯得殘舊。有見及此,為配合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典工作,本局計劃於短期內進行西灣大橋橋面美化工作,主要採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