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位於東區-2 新城A區B1地段,佔地面積約30,400平方米,按規劃興建4所學校及1間教育活動中心,並設有1層地庫作為停車場及學童接送區。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將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本次招標之「基礎及地庫」最長施工期為480工作天。
本項目佔地面積6,235平方米,樓高八層及地庫四層,總建築面積約57,431.30平方米。按規劃C1至C3地段為初級法院辦公室及審判庭,C4地段為檢察院駐初級法院辦公室,建成後將與現時C2地段初級法院相連通。
輕軌橫琴線主體建築由高架橋、河底隧道及兩個車站組成,走線全長約 2.2公里,其中隧道段約900米。車站分別位於現時氹仔線蓮花大橋站旁的蓮花站,以及位於橫琴口岸地庫下層的橫琴站。走線以高架方式始於蓮花站,沿蓮花大橋方向自高架逐漸下降,以河底隧道方式穿過十字門水道進入珠海橫琴,最終止於橫琴口岸的橫琴站。橫琴線由最初的規劃方案至項目建設階段,都是由2個車站組成,並未有延伸擴展的方案。
項目位於新城A區B4地段,佔地10,698平方米,主要用途包括住宅、公共停車場、商業及社會設施。大樓建成後將提供一房一廳(T1) 、二房一廳(T2) 及三房一廳(T3) 合共1575個經屋單位,地庫的公共停車場則提供合共1057個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 工程最長施工期為800工作天,項目針對工程進度設定1個工程節點:完成大樓上蓋結構封頂,最長施工期為480工作天。 新城填海區A區B4、B9及B10公共房屋項目已展開基
輕軌交通作為重要、安全、綠色、高效、便捷和宜行的陸路交通出行設施之一,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澳門軌道交通線網自2019年中氹仔線已投入運營後,特區政府持續推進延伸輕軌線的工作,繼延伸媽閣線於2023年12月開通後,石排灣線、橫琴線將於2024年內通車,而東線已於2023年7月動工,預計2029年完成並通車,屆時澳門輕軌將連接關閘邊檢大樓、氹仔客運碼頭、澳門國際機場及橫琴口岸等重要口岸。下一階段工作
西灣大橋於2004年12月19日落成,並於2005年1月9日正式使用,使用至今已超過19年。西橋大橋作為第三條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的跨海大橋,是澳門的重要地標之一。隨着大橋使用年期增加,日常車輛使用率亦十分高,多年來只對橋面進行過緊急維修,故外觀上已顯得殘舊。有見及此,為配合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典工作,本局計劃於短期內進行西灣大橋橋面美化工作,主要採用新
項目位於祐漢新村第八街及長壽大馬路交界的國有土地,佔地面積約1,875平方米,計劃興建一幢樓高30層及3層地庫公共停車場的公共房屋,提供約250個住宅單位,以及約100個汽車及電單車車位,並設有商業及社會等配套設施。本項目採取“基礎及地庫”及“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基礎及地庫”工程最長施工期為600個工作天。由於施工範圍毗鄰區內樓齡較大的樓宇,施工難度及技術要求較一般工程複雜,施工
輕軌橫琴線正按2024年通車目標有序建設,並會實現與氹仔線的轉乘,兩線的轉乘層位於路氹蓮花綜合性大樓內的裙樓部分(原蓮花口岸土地),蓮花綜合樓將以分期發展的方式建設,繼去年(2022年10月份)開展的樁基礎工程後,因須配合輕軌橫琴線的建設進度,將啟動車站間的連接通道工程,工程內容包括建造局部的地庫結構和裙樓結構,以及連接通道的裝修和機電工程。連接通道位於裙樓一樓靠東面的一側,並連接橫琴線HE1
本項目主體為公共房屋之建造工程,配以巴士總站、地庫公共停車場和社會設施等。 住宅部分設置於裙樓以上,分為三座塔樓,項目落成後可提供一房一廳(T1)及兩房一廳(T2)合共1,590個住宅單位,輕型汽車及電單車泊位約800個。 是次招標的為項目的上蓋工程,最長施工期為800工作天,項目針對工程進度設定1個工程節點:完成大樓上蓋結構封頂,最長施工期為475工作天。
西灣大橋外圍翻新工程 – 第二期(更換東側外圍LED景觀照明系統)
更換西灣大橋東側(面向嘉樂庇大橋一側)外圍橋身的LED景觀照明系統。
為了解決內港區地勢低窪,一直存在水浸問題,將會在河邊新街、比厘喇馬忌士街及火船頭街一帶分三期進行排水系統整治工程,項目包括建造雨水泵站、污水泵站、雨水箱涵及雨水/污水下水道,整個項目施工範圍長度約為1.3公里。 1. 第一期工程主要在內港南邊比厘喇馬忌士街5號B碼頭地段建造雨水泵站及預留污水處理設施的結構平台,工程佔地面積約2200平方米。 2. 第二期工程内容為由海邊新街近航
自本屆特區政府成立後,隨即對第四條跨海通道採用隧道方案或橋樑方案進行了深入對比,最後推薦採用橋樑方案,並於2015年12月獲特區政府批准。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項目於2016年展開工可編制及大橋防洪、通航論證等專項研究工作,並於2016年底完成及上呈中央審批項目。至2017年7月收到有關批覆意見後,展開了進一步的通航安全補充論證,並於2018年3月獲批覆通過,根據有關意見及要求,於2018年7月完成了初
項目位於新城A區A9地段,毗鄰區內的公共房屋及長者院舍,土地面積約1,9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2,500平方米,樓宇高度約44.5米,計劃興建一幢9層(包括夾層)康體設施大樓連2層地庫停車場。大樓地面層及以上共設4個主場館,另外提供1個25米長游泳池、6個羽毛球場、2個籃球場及1個乒乓球室等。
為改善市民大眾的過路安全,提供舒適便捷的步行環境,本工程計劃興建一座橫過林茂海邊大馬路的架空行人天橋,連接林茂海邊大馬路L3地段(信愉花園)、PS1地段(海擎天)及PS3地段(運順新邨),以連通現有的公共行人走廊,建成後將可提供安全、舒適、整潔、便民的步行環境,並將連通林茂海邊大馬路其他行人過路設施及大廈公共人行走廊,形成一個區域性的步行系統,工期為360工作天。
項目位於新城A區B9地段,佔地5,399平方米,主要用途包括住宅、公共停車場、商業及社會設施。大樓建成後將提供一房一廳(T1) 、二房一廳(T2) 及三房一廳(T3) 合共642個經屋單位,地庫的公共停車場則提供合共約583個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 工程最長施工期為750工作天,項目針對工程進度設定1個工程節點:完成大樓上蓋結構封頂,最長施工期為450工作天。 新城填海區A區B4、B9及B10公共房屋項目已展開基礎
輕軌石排灣線全長約1.6公里,途經路氹連貫公路、石排灣圓形地及石排灣馬路,設有「石排灣」及「協和醫院」兩個車站。石排灣站位於石排灣馬路上,南、北兩側設有出入口,並有行人天橋連接至石排灣公屋區內的行人天橋。協和醫院站位於路氹連貫公路上,東、西兩側設有出入口及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至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大樓入口。此外,乘客亦可透過與協和醫院站連接的轉乘站至氹仔線。
項目位於新城A區B10地段,佔地6,831平方米,主要用途包括住宅、公共停車場、商業及社會設施。大樓建成後將提供一房一廳(T1) 、二房一廳(T2) 及三房一廳(T3) 合共800個經屋單位,地庫的公共停車場則提供合共593個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 工程最長施工期為750工作天,項目針對工程進度設定1個工程節點:完成大樓上蓋結構封頂,最長施工期為450工作天。 新城填海區A區B4、B9及B10公共房屋項目已展開基礎
為強化澳門和離島之間的交通效率,政府計劃開闢大潭山隧道,直接將經澳門大橋的跨海通道的車流引到路氹城區,以減輕北安區道路的交通壓力。現時位於路氹城的機場圓形地與澳門大橋的直線距離被大潭山阻隔,開闢大潭山行車隧道,可直接將澳門大橋的跨海通道及路氹城之間的道路連繫起來,為澳門半島往來路氹城提供快捷的通道,除可縮減行車時間外,還減輕車輛集中行駛偉龍馬路、北安大馬路、氹仔客運碼頭、澳
項目位於外港新填海區25地段,佔地面積6,480平方米,興建兩幢分別為12層及17層的政府辦公大樓,並設3層地庫停車場,供政府部門辦公用途。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項目除停車場、地面入口大堂、公共區域空間及設備房設有裝修外,其他區域均為毛坯方式建造後交付用家部門。是次招標為項目的上蓋工程,將緊接基礎及地庫工程動工,最長施工期為850工作天。
項目位於外港新填海區12地段,佔地面積6,480平方米,興建兩幢分別為12層及21層的政府辦公大樓,並設4層地庫停車場,供政府部門辦公用途。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採取「基礎及地庫」和「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項目除停車場、地面入口大堂、公共區域空間及設備房設有裝修外,其他區域均為毛坯方式建造後交付用家部門。是次招標為項目的上蓋工程,將緊接基礎及地庫工程動工,最長施工期為850工作天。
項目位於新城A區A8地段,大樓座地面積約為2,840平方米,樓高15層及地庫3層,總建築面積約為47,168平方米。按規劃,大樓主要用途為社會設施長者院舍,地庫層為公共停車場;地面層為大堂出入口及專用小巴停泊位等。除公共電梯大堂設有裝修外,其他區域均為毛坯交付用家部門。項目最長施工期為700工作天, 工程預計2024年第4季動工。
“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 - 兩條棧橋建造及航道疏浚工程”的地點位於新城填海E1區北末端臨海位置,鄰近 “E1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及海上運作基地”,兩條棧橋主要為海關停泊船隻之用。棧橋分南、北兩條,南棧橋長90.5米,闊7.5米;北棧橋長120.5米,闊7.5米,兩條棧橋相距約100米,中間設置了平台連接E1區船舶中心地面戶外平台。因應棧橋附近海床較淺,工程亦會一併於附近航道進行疏浚,約20萬立方米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