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近年在友誼大馬路與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交界處,即兩條直徑1000mm 壓力管、 EP7泵房直徑 1200mm 出水管及直徑 1500mm 重力流管交匯處的沙井(消能井)多次出現井蓋結構損毀、道路面層結構破爛和污水溢出,影響交通以及污水管網的正常運作,故有需要完善新口岸新填海區至黑沙環污水處理廠之間的現有污水泵房系統的排水管網。 在友誼大馬路近教科文中心至澳門污水處理廠,以潛盾工法或曲線推進工法
為滿足澳門半島與新城A區之間的行人往來需求,現計劃沿即將興建的A3連接橋旁邊增設行人通道以連接澳門半島水塘步行徑及新城A區的濱海綠廊。項目將跨越A區與澳門半島之間的水道、友誼大橋和友誼大馬路,兩側落腳點分別設於A區西側近岸濱海綠廊內及澳門半島一側的水塘步行區域,行人通道全長約370米,橋面通行寬度約為4米,落腳點均設有無障礙設施。
新口岸填海區Q-1d地段公共辦公大樓建造工程 - 基礎及地庫
項目位於新口岸填海區Q-1d地段,佔地面積約為2,770平方米,興建樓高11層及地庫3層的政府辦公大樓,總建築面積約27,720平方米,供政府部門辦公用途。為配合整體進度,本項目將採取「基礎及地庫」及「上蓋」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是次招標,為項目的基礎及3層地庫工程,最長施工期為550工作天。
為優化市民的過路安全及提供舒適便捷的步行環境,於沙梨頭海邊大馬路及沙梨頭南街交匯處興建架空行人天橋,以進一步與林茂空中走廊構建連貫的步行網絡。項目在前期研究時,有關道路規劃已諮詢交通和規劃部門的意見,同時在設置天橋落腳點方面已充分考慮了相關問題。工程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將建造連接運順新邨、信步閑庭及亞洲工業大廈的“L”型的行人天橋,設有升降機、電動扶梯或樓梯等輔助設
西灣大橋於2004年12月19日落成,並於2005年1月9日正式使用,至今已超過18年,西灣大橋作為第三條澳門氹仔跨海大橋,日常車輛使用率十分高,難以對西灣大橋進行大幅度的翻新及修繕工作,故西灣大橋伸縮縫裝置都到達使用年限,以及出現混凝土結構表層開裂及缺陷等情況,就上述情況,本局開展了「西灣大橋外圍翻新工程-第一期」,工程內容主要包括進行西灣大橋外圍混凝土結構修復、更換大橋行車道伸縮縫,以及大橋
為改善石排灣社區一帶行人設施及優化步行環境,以及配合相關區域的最新發展和未來規劃,行政當局有意展開石排灣社區業興大馬路跨越九澳高頂馬路至石排灣水塘行人道的空中行人走廊工程項目的研究及設計。本空中走廊總長度約188米,計劃設置7個落腳點,落腳點分別設於業興大廈(業興三街)、SQ1地段、SL地段、CN2c-2地段、九澳高頂馬路南側及石排灣水塘行人路。
新城A區行車主幹道地下將分階段建造總長為6.6公里的共同管道,圍繞著新城填海區A區形成環形平面佈局,將公用設施(包括供電、自來水管、中水管及通訊網絡)鋪設於地下共同管道內,以便日後進行維護、維修及擴容等工作,減少由明挖路面及重覆開挖路面對交通所造成的影響。本工程施工位置位於新城填海區A區東部,長度約為320米,設計連施工期為290工作天。
本工程為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周邊路網重整之第二階段工程,工程範圍主要為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東亞運大馬路及蓮花海濱大馬路等一帶道路綠化以及下水道整治等。工程主要於已建成的行車天橋之間的位置銜接新增西南走線匝道行車天橋,是連接東亞運大馬路及蓮花海濱大馬路的單向單線車道行車天橋,最長施工期為420工作天。
治安警察局新總部大樓及特警隊新大樓位於新城填海E1區內,座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大樓為U型設計,由3座建築物組成,樓高9層及兩層地庫停車場,總建築面積約80,000平方米。 按兩個部門的業務運作需要,大樓設有行動指揮室、999行動中心、新聞發佈室、全澳城市電子監察系統設備室、多功能用途室、槍械儲存室、拘留倉以及辦公室等,亦有操練場等共用空間。 本工程最長施工期為1000工作天,按工程節點要求,完
東北大馬路長者公寓設計連建造工程位於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內,座地面積6,828 平方米,樓高37層及3層地庫停車場,總建築面積約125,000平方米,提供約1800個開放式單位(T0)。本項目主要用途為長者公寓、群樓空間、公共停車場及一座變電站等。 建築物將以裝配式預制件的環保施工方式進行建造,並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的竣工圖交付模式,有利於將來之營運及管理。 工程總設計連施工期為860 工作天,按工程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起止點周邊路網建造工程 - 偉龍馬路連接線
為配合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的建設,繼北安區連接線建造工程已開始招標後,是次招標偉龍馬路連接線建造工程;整個四橋周邊路網建造工程還包括口岸人工島連接線建造工程、A區東軸線建造工程及A區南迴線建造工程等。 偉龍馬路連接線建造工程,項目位於澳門新城E區,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興建偉龍馬路及北安碼頭進入四橋的連接天橋、周邊路網重整以及下水道整治,涵蓋範圍面積約44,500平方米,為配合周邊電網
本工程是應環境保護局要求,對現有的建築廢料堆填區進行擴容,以創造更多堆填空間。工作內容包括加高和加固堆填區的南堤堤身、對南堤堰進行向外擴展增加陸域面積等,建成後可創造196萬立方米的堆填擴容量。工程最長施工期為430工作天。
為配合新城A區的發展需要,將分期建造區內的道路基建設施。是次工程位於A區西側,按規劃屬區內次要道路及支線道路,主要內容如下: 1. 行車道路、行人道及下水道; 2. 次共同管道。 是次工程涵蓋範圍面積約23,000平方米,最長施工期為380工作天。
新城A區行車主幹道地下將分階段建造總長為6.6公里的共同管道,圍繞著新城填海區A區形成環形平面佈局,將公用設施(包括供電、自來水管、中水管及通訊網絡)鋪設於地下共同管道內,以便日後進行維護、維修及擴容等工作,減少由明挖路面及重覆開挖路面對交通所造成的影響。本工程施工位置位於新城填海區A區東部正在施工中的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起止點周邊路網建造工程 - 口岸人工島連接線施工範圍內,工
為配合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的建設,有必要推進大橋起止點周邊路網工程的開展,以形成貫通的交通路網。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起止點周邊路網包括北安區連接線建造工程、偉龍馬路連接線建造工程、口岸人工島連接線建造工程、A區東軸線建造工程及A區南迴線建造工程等。 各連接線將會按階段有序展開建設,首先展開北安區連接線建造工程,本項目位於澳門新城E區,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興建澳氹四橋進出E區的汽
配合未來新城A區公共房屋的落成及使用,公共建設局現正有序開展該區配套設施的建造工程。首個項目位於B6地段,計劃興建一座9層高的公共設施大樓連3層地庫公共停車場。大樓座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2,600平方米,大樓內設市政街市、熟食中心以及其他公共設施,停車場提供約270私家車及電單車車位。本工程最長施工期750工作天。
為配合新城A區的整體發展時程及疏導往返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的車流,繼已通車的A1及建設中的A2的行車天橋後,計劃興建第三條行車天橋A3,便捷往來港珠澳大橋口岸的車流,形成跨區的道路網。根據A3行車天橋的規劃,在澳門半島一側分成四條匝道與友誼大橋(a)、友誼大橋匝道(b)、友誼大馬路(c)和外港碼頭道路(d)銜接,並在新城A區與澳氹四橋的口岸連接線高架橋連通,項目全長約750米,主線橋雙向雙線行車,匝
氹仔新海關總部大樓位於新城填海E1區內,座地面積約5,700平方米,樓高7層及兩層地庫停車場,總建築面積約40,000平方米。按業務運作需要,大樓設行動指揮中心、拘留室、監控室、偵訊室、辦公室、培訓室以及射擊室等。 工程最長施工期為850工作天,按工程節點要求,完成地面層結構最長施工期為400工作天;由地面層完成結構至天面結構封頂最長施工期為210工作天。
為配合石排灣社區和周邊地段的發展,長遠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出行需求,有必要將石排灣圓形地至九澳高頂圓形地之間的九澳高頂馬路進行擴闊,增加行車線及行人道,以使區內居民有更好的出行環境。工程將分兩區進行,本工程為第一區工程,工程範圍由石排灣圓形地至蝴蝶谷大馬路之間的一段九澳高頂馬路,道路長約670米,工程包括擴闊行車道由兩線至四線、建造行人道、下水道、護坡、擋土墻,及配合工程必需遷移
項目位於路氹邊檢大樓(蓮花口岸)原址,地段面積約為8,204平方米,按規劃興建綜合性大樓,大樓高24層及3層地庫,總建築面積約為103,000平方米。此外,大樓裙樓部分亦將作為輕軌氹仔線及橫琴線轉乘的接駁平台,將「蓮花站」及「HE1站」連接,方便乘客轉乘。 項目將分三期進行工程招標,第一期「樁基礎」、第二期「地庫連裙樓」和第三期「上蓋」。是次招標為項目的樁基礎工程,最長施工期為340工作天。
位於南灣大馬路舊法院大樓和龍嵩街前司法警察局大樓原址將改建為終審法院大樓,兩地段面積合共為3,524平方米。項目將保留舊法院大樓並按新功能對一部分空間進行重整,同時亦會進行結構加固及內部裝修;而前司警大樓將保留東翼部分的沿街立面,然後興建包括地庫1層和樓高3層的新大樓。最長施工期為600工作天。項目將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為新大樓的基礎、地庫及外牆支撐,已於2022年10月動工,並按序開
項目位於蓮花大橋南側,主要連通橫琴口岸澳方管轄區交通平台與澳門大學校區,分別設有雙向單線行車通道橋,除供車輛通行外,橋面還設有行人專道。 兩條通道橋分別長約400米及320米,北起蓮花大橋引橋的兩道預留接駁口,沿鄰近十字門水道的橫琴側邊防巡邏道向南延伸,跨越天沐河進入澳門大學校區。 項目建成後,澳門大學學生及教職員往來橫琴口岸更加便捷,同時亦可取道蓮花大橋往來氹仔,改善現時澳門大學進